绵拳是中华武术一朵奇葩,在中国繁多的武术拳种中,称得上是十分珍稀的拳种。关于绵拳的起源,现已无文字可考据绵拳前辈所说,绵拳起源于明末清初。相传绵拳最早起源于武当门派,一个叫作清风真人的道长在武当拳法的基础上创造了最早的绵拳,拳法具体叫什么名字,并没有流传下来。到了明朝初年,酷爱武术的佛门僧人李清明精研清风道长的拳法之后,创立了“阴柔拳”。此后,他还俗蓄发,赴东南亚各国游历18年,研习古印度瑜伽气功和奔蓝拳术、缅甸的缅拳、暹罗国的泰拳,最后将五种功夫融会贯通,进而创立了在武林中独树一帜、内功外力令人刮目相看的武术功夫-阴阳元拳。李清明回到中国后,因为一次偶然的机遇,得到朝廷的赏识,将他揽入宫中,成为朝廷特务机构“锦衣卫”的武术教头。直至明朝末年,阴阳元拳仅在宫廷密传,不为民间所闻。明朝末年,李自成进军北京城,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身亡,一批锦衣卫官兵随桂王迁移南下。之后桂王被杀,手下的锦衣卫作鸟兽散,纷纷落发为僧,阴阳元拳也从此走进了民间,并在一代代的传承中被更名为绵拳。而真正将绵拳发扬光大,使它广为人知,是后来被尊为绵拳开山鼻祖的孟光银。

绵拳起源于何时、何地,由何人所创,至今尚难找到确凿的证据,绵拳传至上海已有逾百年历史。通过上海绵拳代表人物孙福海之子孙长根及其徒弟孙宝庆的回忆,可以确定在上海最早传播绵拳的人是孙福海的师父孟光银。1920年前后,孟光银来到上海传授绵拳,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和完善。

孟光银(原名孟招德,又名孟关宇或孟关雨),原是清朝同治、光绪年间沧州顺德镖局的镖师,后拜一位经商的老翁学得绵拳。在清末民初武术家吴志青所撰写的《太极正宗》中收录的《向恺然先生练太极拳之经验》一文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孟光银年少时学得绵拳的经过。也就是说,绵拳至少在清朝晚期就已经流传了。孟光银收纳了三个徒弟,李瑞九孙福海以及自己的外甥王家驹。光银曾在护镖南下途经扬州府时,与当地名师、人称“神手”的唐殿清先生切磋武艺。孟光银先生的技艺为唐推崇不止,并经唐推荐至上海李瑞九府上,教授拳术。不久他离开李府,从此淡出江湖,收徒授艺,孙福海先生为其关门弟子。

      

滚动至顶部